Saturday, May 6, 2017

Dija 抵家-北二段實測

五一連假前,為了能夠在高山上進行抵家的測試特別加緊趕工了一些功能,希望能透過這次機會評估是不是能夠讓抵家作為 OruxMaps 的替代方案。

然而為什麼會設定這樣的目標呢?主要是因為在上次的能高安東軍行程中,升級到 7.0.x 後的 OruxMaps 在許多操作上都令人感到不便,於是開始思考也許加入一些進階的功能後,抵家或許能夠取代 OruxMaps。


其中最主要的,是加入 Rudy Chung 大大所維護的 MOI.OSM Taiwan TOPO 地圖。原先所使用的 OpenAndroMaps 台灣地圖,首曲線是20公尺,這樣的等高線間距自己感覺對於登山活動還算勉強夠用。但主要問題是它的地形起伏是來自SRTM3,水平解析度大約只有90公尺,因此許多稜線跟谷線在地圖上都消失了。相較之下,MOI.OSM Taiwan TOPO 採用了內政部的20公尺地形模型,再加上10公尺的首曲線,真的是登山者之福。

這次測試大約是這樣進行的:
  1. 將上河地圖上的水源及營地 (二度分帶座標) 輸入抵家成為地標。
  2. 將網路上找到的 GPX 檔匯入抵家。
  3. 每天的行程都使用抵家紀錄航跡,但大部份時間都使用飛航模式。
電力的部份每天大約都用到剩下20%左右,感覺起來似乎有比之前用 OruxMaps 時還要耗電,這部份是因為航跡參數設定或者我的 S7 電池已經老化,可能還要再觀察跟了解。

測試的結果還算是令人滿意,途中遇到不少路跡不明的狀況,基本上都能透過抵家確認正確的方向。而其中一段,因為沒有路條也沒有路跡,在現場對照底圖的路線、匯入的航跡後確認了是新的崩塌。此時也就知道,不需要再找路條或疊石了,而是要設法找路上切到坳口再作下一個打算。

崩塌造成的路徑改變
當然實測過程中也有很多感覺可以改進的,在後續的版本中或許都會陸續作調整。
  1. 航點跟地標也許應該合併
  2. 也許應該在地圖上顯示航點名稱
  3. 自動航點太多時有點造成干擾
  4. 測量距離的操作不太順利
  5. 地圖載入速度有點慢
然而同時也在思考,在加入了這麼多功能後,似乎也讓抵家出現了學習門檻。所以未來在加入更多功能的同時,似乎也要同時考量到如何維持簡單易用的目標了。

航跡在 Google Earth 中整理後的成果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